第一次合作顺利后,双方又扩大了合作范围。菲南宾的木材资源丰富,卡洛斯能以低价供应优质松木,正好用于沧溟岛的机场建设和房屋建造;而沧溟岛的鱼丸、鱼罐头,也通过卡洛斯的渠道,进入了菲南宾的超市。一个菲南宾家庭主妇玛利亚,在超市买了一罐沧溟岛的鱼罐头,尝了之后对邻居说:“这罐头的鱼很新鲜,味道也好,比本地的罐头好吃多了!”
不过,合作也并非一帆风顺。菲南宾的部分商家受军方影响,偶尔会故意压价或拖延交货。赵成每次都通过华人商会协调,尽量避免冲突。林彻得知后,特意叮嘱赵成:“合作要慢慢来,不要急功近利,只要能稳定供应资源,就算利润少一点也没关系。”
到1960年6月,沧溟岛每月从菲南宾进口20吨橡胶、50立方米松木,不仅满足了机场建设和兵工厂的需求,还节省了近1万龙币的进口成本;而对菲南宾的渔获出口,每月也能带来2.8万龙币的收入。这种“以渔获换资源”的迂回合作,不仅缓解了沧溟岛的经济压力,也让菲南宾对沧溟岛的态度逐渐软化,海域对峙的情况越来越少。
1960年7月,赵成的贸易船又多了一个目的地——柬寨金边。柬寨是农业国,大米产量高,但海鲜资源匮乏,而沧溟岛正好相反,这成了双方合作的基础。林彻特意让赵成带了1000斤鱼干和500罐鱼罐头,作为送给柬寨农业部长的见面礼。
在柬寨华人的帮助下,赵成见到了柬寨农业部长桑坤。桑坤尝了沧溟岛的鱼干,连连称赞:“我们的民众很少能吃到这么好的海鲜,要是能稳定供应,肯定很受欢迎。”赵成趁机提出合作:“我们可以供应渔获,换你们的大米,这样既能解决你们的海鲜短缺,也能补充我们的粮食储备。”
桑坤立刻答应下来,双方约定:1吨大米换300斤鱼干,每月交换10吨大米和3000斤鱼干。柬寨的大米颗粒饱满,口感好,不仅能满足沧溟岛的粮食需求,还能节省从华夏进口大米的开支;而沧溟岛的渔获,也很快在柬寨的市场打开销路。金边的一个小摊贩占达,每天能卖出50斤鱼干:“很多人来买鱼干配米饭吃,生意好得很,我打算再多进点货。”
除了大米,柬寨的腰果也是沧溟岛需要的商品。柬寨的腰果产量高,价格便宜,赵成试着进口了10吨腰果,在沧溟岛的集市上以每斤0.8龙币的价格出售,没想到很受欢迎。岛民们把腰果炒熟了当零食,孩子们都很爱吃。王老汉买了一斤腰果,给孙子当礼物:“以前只听说过腰果,没吃过,现在咱们也能吃上了,这日子真是越来越好。”
为了方便合作,赵成在金边租了一个仓库,还雇了两个柬寨当地人负责收货和发货。桑坤也特意给沧溟岛的贸易船发放了“快速通关证”,减少了通关时间和费用。双方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到1960年9月,每月交换的大米增加到20吨,渔获增加到5000斤,还新增了腰果、绿豆等农产品的交换,每月能为沧溟岛节省1.5万龙币的粮食进口成本。
赵成从柬寨回来后,兴奋地跟林彻汇报:“柬寨的市场潜力很大,他们还想要我们的刀具和布匹,要是能扩大合作,收入还能再增加。”林彻点点头:“慢慢来,先把渔获和农产品的合作稳住,再逐步扩大其他商品的贸易,争取把柬寨变成我们稳定的合作伙伴。
喜欢我建国了,怪谁啊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我建国了,怪谁啊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