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月22日,沧溟岛工业建设专题会议在行政中心会议厅召开,岛政工业主管部门、“二五”时期建成工厂负责人、经济顾问及华夏驻岛技术代表等齐聚一堂,聚焦“三五规划(1961-1965年)”工业发展路径展开深入部署。会议首先复盘“二五”工业建设成效:期间已建成小型兵工厂、简易农具制造厂及渔业加工车间等基础工业设施,实现了“沧溟-1型”步枪、基础农具及渔产品初加工的初步自给,为海岛工业发展奠定了原始基础。但当前工业体系仍存在规模小、类型单一、技术薄弱等问题,难以匹配军事建设与民生改善的双重需求。结合海岛实际与发展愿景,会议确定以“稳固基础、轻重并举、引投联动、前瞻布局”为核心方针,明确工业建设重点任务,力争到1965年底构建起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初步工业体系。
一、稳固“二五”工业成果,夯实发展根基
会议明确,“三五”初期首要任务是巩固“二五”已建成工业的产能与效能,为后续扩张提供支撑。建立工业技术培训体系,依托华夏技术支援,每年选拔50名现有工厂技术工人赴华夏学习先进生产工艺,同时邀请10名华夏工业技术专家驻岛指导,全面提升本土工业技术水平。
二、扶持轻工产业发展,激活民间生产活力
为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吸纳就业及积累工业发展资金,会议将轻工业作为“三五”工业建设的重点发力方向,推行“政府引导+民间参与+引投补充”的发展模式。
(一)鼓励民间兴办小型轻工企业
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对创办衣帽、鞋袜、针织、日用百货等小型轻工工厂的民众,提供3年税收减免、低息贷款支持,同时由政府统一协调厂房建设用地与基础水电供应。1961年下半年启动“轻工创业扶持计划”,首批规划2处民营工业集中区,配套建设共享动力车间与原材料仓储中心,降低民间创业门槛。目标1962年底前培育民营轻工企业20家,1963年增至40家,1965年底实现民营轻工企业总量突破80家,涵盖服装、制鞋、纺织、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解决就业岗位个以上。
(二)引进华夏投资建设轻工项目
依托与华夏的合作基础,重点对接华夏轻工行业龙头企业,吸引投资建设规模化轻工工厂。1961年上半年完成招商方案制定,下半年组织团队赴华夏开展专项招商,整合岛内手工业作坊。优先引进技术成熟、投资周期短的项目。扶持民营企业建设,化工,纺织,服装,鞋袜,同步配套建设1座小型染料厂等等,解决轻工生产原料供应问题;1964年至1965年,根据市场需求,再引进1-2座食品加工厂,重点生产罐头、饼干等耐储存食品,兼顾民生消费与军事后勤补给。
三、布局重点重工业,筑牢产业升级基石
重工业建设遵循“按需布局、精准突破”原则,聚焦与军事、基建紧密相关的核心领域,为后续高科技产业发展积累基础条件。
(一)矿产资源开发与加工
1961年上半年完成全岛矿产资源普查,重点勘探钢材、铜矿等关键资源储量与分布。计划1962年在岛西铜矿资源富集区启动小型铜矿开采项目,配套建设简易铜冶炼车间,年产粗铜500吨,满足电线、电缆及部分机械零件生产需求;1963年在岛北铁矿区域建设铁矿开采基地,同步引进华夏小型轧钢设备,1964年建成小型钢铁厂,年产钢材2000吨,优先供应兵工厂、舰艇建造及高速公路、核电站等重点工程建设;1965年推进铜矿与钢铁厂技术升级,扩大产能至粗铜800吨、钢材3000吨,同时启动煤炭资源勘探,为能源与重工业生产提供燃料保障。
(二)关键机械制造升级
围绕军事装备与基建工程需求,升级现有小型机械制造厂。1963年启动建设1座中型机械修理厂,重点承接舰艇零部件、风电设备及工程器械的维修任务;1964年依托钢铁厂产能,依托以前的船舶建造厂完成全面升级,同时升级小型机械零件加工厂,生产螺栓、轴承、齿轮等基础机械配件,减少对外依赖;1965年规划升级1座简易民用机床厂,引入华夏基础机床生产技术,初步实现小型机床自给,为后续重工业设备维修与升级提供支撑。
此外,建立轻重工业协同机制,明确轻工业原料供应、重工业产品配套的联动流程,例如钢铁厂生产的钢材优先供应机械制造与基建项目,轻工企业的闲置产能可承接军事后勤物资加工订单,形成互补发展的工业生态。
会议最后强调,工业建设是沧溟岛实现自主发展的核心支撑,需兼顾当前需求与长远规划。各部门要明确责任分工,民营工厂扶持政策需精准落地,华夏投资项目要做好对接服务,重工业建设要严控技术与安全标准。同时建立工业发展监测机制,每季度通报项目进度,及时解决建设难题,确保“三五”工业规划目标如期达成,为海岛军事、民生及后续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工业保障。
喜欢我建国了,怪谁啊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我建国了,怪谁啊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