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林彻继续视察工业区,这次的目的地是南港镇的纺织厂。这座去年从华夏引进的工厂,如今已成为岛上轻工业的核心,主要生产棉布和衣物,供应全岛民众和军队需求。刚到厂门口,就看到几名女工抱着刚织好的棉布,说说笑笑地从厂里出来,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岛主,纺织厂现有工人800名,其中女工占了600多,大多是周边乡镇的妇女。”纺织厂厂长刘梅迎上前,她是华夏派来的管理人才,干练利落,“现在每天能生产棉布500米,衣物200件,基本能满足岛内需求,下个月还要新增一条生产线。”
林彻走进织布车间,几十台织布机整齐排列,女工们坐在机器前,手指灵活地操作着,织布机“咔嗒咔嗒”的声音此起彼伏。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车间里,照在女工们专注的脸上,她们的头发用头巾包着,身上的工装干净整洁。
“刘厂长,女工们的工作时间怎么安排?累不累?”林彻轻声问道,生怕打扰到她们干活。
“我们实行三班倒,每班8小时,中间有两次休息时间。”刘梅回答,“女工们家里大多有孩子,我们特意把中班时间调整到下午,让她们能兼顾家庭。”
林彻走到一名女工身边,她正专注地盯着织布机,丝毫没有察觉有人靠近。直到织完一段布,她才停下来擦汗,看到林彻,顿时有些紧张:“岛主,您……您来了。”
“别紧张,继续干活就好。”林彻笑着说,“你织的布真平整,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女工叫李娟,是西坡镇人,丈夫在两栖作战旅当兵,家里有个三岁的孩子:“回岛主,我每月挣25块,厂里还能给带孩子的女工提供临时托儿所,我上班的时候就把孩子放那儿,特别方便。”
说着,李娟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照片,是她和丈夫、孩子的合影:“我丈夫说,我织的布有的会做成军装,他穿着特别自豪。我们俩都在为海岛出力,再累也值。”
林彻看着照片上幸福的一家人,心里暖暖的。他对刘梅说:“托儿所做得好,要再扩大规模,多雇几个保育员,让更多带孩子的女工能安心上班。”
离开织布车间,林彻来到工厂的托儿所。十几个孩子在院子里玩耍,两名保育员正陪着他们做游戏。一个小男孩看到李娟,立刻跑了过去,抱着她的腿喊“娘”。李娟弯腰抱起孩子,脸上满是温柔:“岛主,您看,这就是我儿子,在这里有人照顾,我一点都不担心。”
托儿所旁边是工人食堂,午饭时间快到了,炊事员正忙着准备饭菜,锅里飘出米饭和青菜的香味。林彻走进食堂,看到墙上贴着每周的食谱,荤素搭配合理。一名炊事员笑着说:“岛主,我们每天都换着花样做饭,保证工人能吃饱吃好,有力气干活。”
就在这时,一名中年女工匆匆跑来找刘梅,眼圈红红的:“厂长,我婆婆突然生病了,我想请假回家看看,可我手里的活还没干完……”
女工叫王秀莲,丈夫早逝,独自照顾婆婆和孩子。刘梅还没开口,林彻就说:“快回去照顾婆婆,工资照发,厂里会安排人帮你把活干完。另外,让医疗防疫部派个医生跟着去看看,费用由厂里承担。”
王秀莲又惊又喜,连忙跪下道谢:“谢谢岛主!谢谢岛主!您真是我们的大恩人!”
林彻连忙扶起她:“快起来,这都是我们该做的。你们为海岛干活,家里有困难,我们肯定要帮忙。”
下午,林彻在工厂的会议室召开了工人座谈会。十几名工人代表踊跃发言,有的说希望能学更多织布技术,有的说想让孩子能在厂里附近上学,还有的说希望能建工人宿舍,不用每天来回跑。
林彻认真记录着大家的诉求,当场表态:“第一,厂里开设技术培训班,邀请华夏的专家来讲课,让大家都能提升技能,工资也能跟着涨;第二,工业部协调教育部门,在工业区附近建一所工人子弟学校,明年上半年开工;第三,下个月开始建工人宿舍,配套水电和厨房,让大家能住得近、住得好。”
座谈会结束时,夕阳已经染红了半边天。工人们围着林彻,不停地说着“谢谢”,脸上的笑容比阳光还要灿烂。林彻走出纺织厂,晚风拂过,带着棉布的清香。他望着远处的南港码头,心里清楚,轻工业的发展关系到民众的生活,而工人们的期盼,就是海岛发展的方向。只要真心实意为他们解决困难,就能凝聚起万众一心的力量,让沧溟岛越来越繁荣。
喜欢我建国了,怪谁啊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我建国了,怪谁啊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