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户法典》的颁布,如同在沉寂的湖面投下巨石,涟漪层层荡开,其“入学”、“为官”与男子平等的条款,更是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争议。法典的墨迹未干,如何将其中的原则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制度,便成了下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这一次,站在这风口浪尖,主持这开天辟地之局的,是孙巧儿。
在赵小满的全力支持与程维景等开明官员的协助下,经皇帝陛下御笔钦准,一项史无前例的诏令颁布天下:将于次年春,于京城首开“女子恩科”,特设农桑、纺织、算学三科,选拔才德兼备之女子入仕,或进入相关官署、机构任职。
诏令一出,天下哗然。支持者欢欣鼓舞,视此为千年未有之盛事,是女子地位提升的里程碑;反对者则嗤之以鼻,或忧心忡忡,认为此乃乱了祖宗成法,甚至暗中等着看这场“女子科举”如何沦为一出闹剧。
所有的压力,都汇聚到了具体负责操办此事的孙巧儿身上。她被皇帝特命为此次“女子恩科”的总理事务官,全权负责科考的一切筹备与组织工作。此时的孙巧儿,早已不是那个只能躲在赵小满身后的影子。多年的户部历练,参与法典修订的洗礼,使她面对这滔天巨浪时,展现出了惊人的沉稳与干练。
她深知,这首次女子科举,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其意义不仅在于选拔出几位女官,更在于向全天下证明,女子同样具备经世致用之才,有能力承担起治理国家的责任。任何一丝疏漏,都可能被反对者无限放大,成为攻击新政的口实。
她的筹备,细致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
首先,是科考内容的设定。她没有照搬面向男子的传统经义策论,而是紧扣“实用”与“专长”。农桑科,重点考察对各类作物习性、土壤肥料、农田水利、乃至新兴农具原理的理解与应用;纺织科,则涉及织物辨识、纺纱织造技艺、印染原理、乃至简单的成本核算与图案设计;算学科,侧重于解决实际赋税征收、粮米折算、工程预算、账目管理等过程中遇到的算术问题。考题由她亲自牵头,召集司农寺、织造衙门、户部的资深官员与学者共同拟定,务求既能考察真才实学,又贴合女子可能接触和擅长的领域。
其次,是考场规则与秩序的制定。她借鉴了男子科考的诸多成熟经验,但在细节上充分考虑女子的特殊情况。考场单独设置,内外巡查皆由可靠的女吏与宫中健妇负责,确保肃静与隐私。允许考生携带必要的工具,如算盘、绘图尺规,甚至纺织科还允许携带小型织机部件或样品,以便进行实操考核。她甚至细心地考虑到考生可能遇到的生理期不适等问题,提前安排了医女在考场外值守,备好了热水与应急药物。
再者,是考生的资格审核与安全保障。由于是首次,且科目特殊,并未设置严格的童生、秀才等功名门槛,凡通晓一技之长、身家清白的女子,经地方官府举荐或自行报名核实后,皆可参与。孙巧儿特别强调了路途安全,行文各地,要求务必妥善护送赴考女子,并通过李猎户的商队网络,暗中关注各地考生的行程,以防不测。
筹备期间,各种杂音与阻力从未间断。礼部一些官员对考场规则吹毛求疵,认为“妇人之仁,坏了科场严肃”;某些守旧士子写诗作文嘲讽,称“闺阁竟逐功名,实乃沐猴而冠”;甚至京城里流传起一些污蔑参考女子品行不端的流言蜚语。
面对这些,孙巧儿展现出铁腕的一面。她据理力争,顶住压力,坚持既定的方案。对于恶意的流言,她则请求皇帝下旨,严厉申饬,抓了几个散布谣言最甚者,以儆效尤,迅速遏制了不良风气。她的强硬与缜密,让许多人第一次意识到,这位平日里沉静寡言的孙主事,体内蕴藏着何等坚定的力量。
赵小满始终在背后默默支持着一切。她没有直接干预具体事务,而是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孙巧儿扫清了许多来自高层的障碍,并不断给予她鼓励。“巧儿,放手去做,你行的。”简单的话语,却是孙巧儿在最艰难时刻最大的慰藉。
终于,科考之日来临。
清晨,京城特设的女子贡院外,气氛凝重而微妙。虽无男子科考时那般万人空巷的围观,但依旧聚集了不少前来观看的人群,目光中充满了好奇、审视,甚至还有几分等着看笑话的意味。
考生们陆续抵达。她们年龄不一,衣着各异,有的来自书香门第,举止从容;有的明显是常年劳作的农家女或织户,双手粗糙,脸上带着紧张与局促;还有几位,甚至是从柳绣娘遍布数省的布庄中选拔出的精通账目与织造管理的女掌柜。她们在女吏的引导下,默默排队,接受检查,走入那扇对她们而言,象征着全新命运的大门。
考场内,鸦雀无声。只有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算盘珠子的清脆撞击声,以及纺织科考区内,机杼发出的规律声响。孙巧儿身着官服,亲自坐镇,目光锐利地巡视着考场。她看到有考生在面对复杂的算学题时紧锁眉头,也看到有农桑科考生在描述防治病虫害方法时下笔如神,更看到一位来自江南的织女,在实操环节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缫丝技巧。
她的心中,既有欣慰,也有沉重。她知道,这每一份试卷,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一个女子改变命运的渴望,也承载着天下人对女子能力的评判。
考试持续了数日。阅卷工作同样严格而公正,由孙巧儿挑选的、在各自领域内德高望重的官员(其中不乏思想开明的男性官员)与特意聘请的几位已颇有声望的女学者(如农学院的优秀女教习)共同进行。
放榜之日,贡院外墙之上,那张写着中选者姓名与籍贯的黄榜,吸引了无数目光。榜上有名者,不过十数人,她们的名字,注定将载入史册。有人喜极而泣,有人怔怔出神,更多的人,则是在心中默默记下了这些开创者的名字。
皇帝亲自在偏殿接见了这首批通过科举选拔出的女进士。虽未授予显赫官位,但皆根据其专长,分配至司农寺、织造局、户部清吏司等衙门担任主事、典簿等实务官职,或派往地方州府,协助管理农桑、纺织、仓廪等事务。
孙巧儿站在殿外,看着那些女子穿着崭新的官服,虽然步履间仍带着些许生涩,但眼神中已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光彩与坚定。她轻轻舒了一口气,长时间的疲惫仿佛在这一刻消散。
这首届女子科举,其意义远非选拔出几名官员那么简单。它像一道强烈的曙光,刺破了千年来的性别阴霾,向天下所有女子宣告:一条凭借自身学识与能力,通往庙堂之上、实现个人价值的光明之路,已然开启。而亲手推开这扇大门的孙巧儿,其名也必将随着这些女进士的脚步,一同铭刻于青史之中。
喜欢荒村辣媳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荒村辣媳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