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风,暖洋洋地吹过磐石湾,却吹不散杨家屯祠堂里那股子庄重又带着点忐忑的气息。
祠堂还是那个祠堂,只是正中央的祖宗牌位前,挂上了一面手工缝制的红色旗帜,上面缀着用黄布剪出的五角星和交叉的镰刀锤子图案——这是青山凭着记忆,指导被服厂的妇女们连夜赶制出来的。旗帜下方,原本供奉香火的条案被挪开,换上了一排用木板搭成的长桌,上面铺着洗得发白的粗布。长桌后面坐着几个人:杨帆、陈明、青山、李老栓,还有一位是刚从山外请来的、颇有名望的开明乡绅周老先生。
祠堂里挤满了人。前面几排是各屯选出来的“代表”,有像李老栓这样分到土地后干劲十足的老农,有赵大勇这样在战斗中成长起来的民兵队长,有周大姐这样做后勤工作的妇女,甚至还有两个识文断字、在夜校里表现突出的年轻人。他们大多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衣服,脸上带着庄稼人特有的拘谨和好奇,搓着手,不时偷偷打量着这布置一新的祠堂和台上的人。
后面和两侧,则挤满了闻讯赶来的普通百姓,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踮着脚尖,伸长脖子,都想亲眼看看这“选官”的新鲜事。
会议由陈明主持。他走到台前,没有拍惊堂木,也没有高声呵斥,只是用他那清晰而沉稳的嗓音说道:“乡亲们,战士们!今天,咱们磐石湾抗日根据地,召开第一次临时人民代表会议!”
台下响起一阵交头接耳的嗡嗡声。
“为啥要开这个会?”陈明目光扫过众人,“咱们的队伍,不能光是打仗。咱们脚下这块地方,不能老是兵营。咱们要在这里安家,要在这里生产,要在这里养活老婆孩子,要在这里把抗日的事情长久地干下去!这就需要有个章程,有个为大家办事的‘公家’!”
他顿了顿,继续道:“今天这个会,就三件事:第一,议一议咱们根据地眼下最紧要的几件大事;第二,商量出个简单的章程,也就是《磐石湾抗日根据地施政纲领》;第三,也是最重要的,由咱们在座的各位代表,还有咱们部队连以上的干部,一起推举出几个人,组成一个‘磐石湾行政委员会’,往后,根据地日常的政务,比如组织生产、征收公粮、兴办教育、调解纠纷,就由这个委员会来管!”
这话一出,台下议论的声音更大了。由他们这些泥腿子来“选官”,来议定“章程”,这可是盘古开天地以来头一遭!
首先讨论的是《施政纲领(草案)》,由青山逐条宣读并解释。
“第一条,团结根据地内一切抗日阶层和力量,坚持抗战到底…”
“第二条,保障抗日民众言论、集会、结社自由,保障人权…”
“第三条,实行‘二五减租’‘分半减息’,改善工农生活…”
“第四条,发展农业生产,鼓励垦荒,兴修水利…”
“第五条,建立抗日小学,开展社会教育,扫除文盲…”
“第六条,建立公正的税收制度,保障抗日经费供给…”
每念一条,陈明和青山都会停下来,仔细解释,并询问大家的意见。起初,代表们还很拘束,不敢开口。直到念到“减租减息”和“分配汉奸土地”时,李老栓猛地站了起来,他脸色涨红,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
“这一条,好!太好了!咱穷苦人,就盼着这个!我……我拥护!”他挥舞着粗糙的大手,仿佛要把积压了半辈子的郁气都挥出去。
有了他带头,其他代表也渐渐放开了。有人对兴修水利提了建议,说村东头那条小河年年泛滥;周大姐则壮着胆子提出,应该鼓励妇女参加生产,女孩子也该有机会认字;赵大勇关心的是民兵的武器和训练如何保障……
讨论并不总是顺利,有时为了一个措辞,或者某项政策的细节,会争得面红耳赤。铁柱就直愣愣地站起来问:“这行政委员会,管不管咱们部队打仗?要是指挥错了,算谁的?”
这话引得众人一愣,随即有些骚动。杨帆适时地站起来,笑着安抚:“铁柱问得好!行政委员会,管的是政务,是民生。打仗的事,还是由咱们支队指挥部负责。军政分开,但又互相配合,目的都是一个——打鬼子,保家园!”
他这么一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纷纷点头。
最紧张的时刻莫过于选举行政委员会委员。采用的是举手表决的方式。当念到李老栓、周老先生、赵大勇、周大姐,以及杨帆、陈明等人的名字时,台下齐刷刷地举起了一片手臂的森林。那场面,让被选上的人激动不已,李老栓更是老泪纵横,一个劲地用手背去擦。
最终,九人行政委员会产生,杨帆被推举为主席,陈明、李老栓为副主席。虽然杨帆再三推辞,希望由地方同志担任,但众人坚持,认为唯有杨司令才能压住阵脚,协调各方。
当新当选的委员们站成一排,面对众人时,不知是谁带头鼓起了掌,紧接着,掌声如同雷鸣般响彻祠堂,久久不息。许多老百姓的眼睛里都闪着光,他们第一次感觉到,这“公家”,似乎真的和自己有了关系。
会议结束时,夕阳的余晖正好透过祠堂的窗户,照在那面崭新的红旗上,映得那五角星和镰刀锤子格外醒目。
杨帆看着台下那一张张质朴而充满希望的脸,心潮澎湃。他知道,从今天起,磐石湾不再仅仅是一个军事据点,它已经迈出了人民政权建设的第一步。这是一个雏形,一个开端,象征着这片土地上的斗争,进入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综合建设的新阶段。
“同志们,乡亲们!”杨帆的声音在祠堂里回荡,“今天,我们播下的是一颗种子。只要我们用心血浇灌,用生命守护,这颗种子就一定能在这片土地上,长成参天大树!”
散会后,人们议论纷纷地离去,脸上带着前所未有的兴奋和参与感。杨帆、陈明和青山走在最后。
“不容易啊,”青山感慨道,“这是真正的草创,是人民政权的伟大实践。”
陈明点点头:“有了这个框架,很多工作就可以更有序地展开了。不过,考验也才真正开始。”
杨帆没有说话,他回头望了一眼在暮色中渐渐安静的祠堂。他深知,这初试的新政,如同在惊涛骇浪中放下的一只小舟,能否经受住未来更猛烈风浪的冲击,还需要他们,以及这片土地上所有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用智慧、鲜血和生命去护航。
喜欢烽火涅盘抗日血泪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烽火涅盘抗日血泪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