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晨光,如同融化了的金子,泼洒在磐石湾的山川田野上。薄雾尚未散尽,萦绕在半山腰的林间,给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平添了几分静谧与祥和。
杨帆习惯性地早起,沿着新开辟的盘山小路缓步向上。他没有带警卫员,只想一个人走走,静静地看一看这片在他手中逐渐成型的“新天地”。
山脚下,那片曾经只有七户猎户的谷地,如今已是大变样。靠近溪流的那片缓坡上,整齐地排列着新建的营房和窝棚,虽然简陋,却规划得井井有条。更远处,被焚毁的杨家屯废墟旁,几处新的地基已经打好,青石垒砌的墙基在阳光下泛着湿痕,李老栓和几个老兄弟正带着人忙碌着,号子声和敲打声隐约可闻。
“铛—铛—铛—”清脆的钟声从屯子中央那间最大的木屋里传出。那是新成立的抗日小学上课的钟声。很快,孩子们稚嫩而整齐的读书声便随风飘来:
“人,手,足,刀,尺……”
“山,水,田,狗,牛,羊……”
听着这声音,杨帆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这些孩子,是这片土地未来的希望。他们不应该只记得硝烟和逃亡,还应该拥有知识和明天。
他的目光转向另一边。修械所的方向,那低沉的、有节奏的水轮机轰鸣声,如同磐石湾强劲的心跳,日夜不息。几缕淡淡的青烟从林间升起,那是被服厂的炊事班在生火做饭,也可能是在熬制土硝。更远处,开垦出的层层梯田里,新插的秧苗已经挺直了腰杆,绿油油地连成一片,在晨风中泛起细微的波浪。田埂上,隐约可见扛着锄头、警惕地巡视着的民兵身影。
“一手拿枪,一手拿镐。”杨帆低声重复着这个口号,心中感慨万千。几个月前,这里还只是一片与世隔绝的荒山野岭,他的队伍也只是几十个挣扎求存的“土匪”。而现在,一个拥有初步政权形态、具备一定自我造血能力的抗日根据地,已经初具雏形。
他继续向上走,来到了后山那片相对平坦的坡地。这里是根据地的训练场。此时,一队新兵正在教官的口令下练习刺杀,喊杀声震天。他们的动作还显得有些稚嫩,但眼神里却燃烧着复仇的火焰和保卫家园的决心。旁边,王老蔫正带着保卫科的骨干,进行着反特务、反渗透的战术演练,模拟着各种突发情况。
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秩序井然。
“司令!”陈明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陪着青山也走上了山岗。
“看这气象,总算有点模样了。”陈明扶了扶眼镜,语气中带着欣慰。
青山深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目光深邃:“是啊,星星之火,已有燎原之势。磐石湾的存在,就像一根钉子,牢牢楔在了日伪的心腹地带。据我们得到的情报,驻守附近县城的日军联队长藤田,已经多次向上级请求增兵,声称要‘彻底肃清磐石湾之患’。”
杨帆点了点头,脸上并无惧色,反而露出一丝冷峻的笑意:“他们当然坐不住。我们在这里扎根,不仅威胁他们的交通线,牵制他们的兵力,更重要的是,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中国人是杀不绝、压不垮的!只要有一寸土地,我们就能建立起自己的秩序,就能战斗下去!”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深沉:“而且,我们在这里进行的,不仅仅是军事斗争。我们在尝试建立一种新的、公平的社会秩序。减租减息,让农民活得像个人;成立行政委员会,让百姓自己管理自己;开办学校,让穷孩子也能读书认字……这些,比单纯的打几次胜仗,对旧世界的冲击更大,也更让敌人恐惧。”
青山赞同道:“说得对。政治斗争、经济斗争、文化斗争,与军事斗争相辅相成,这才是真正的人民战争。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在为未来积蓄力量,播种希望。”
三人沉默下来,并肩站立在山岗上,俯瞰着脚下这片浸透着汗水、泪水和鲜血的土地。阳光下,溪水如银带闪烁,田畴如绿色棋盘,营房上空炊烟袅袅,训练场上杀声阵阵,孩童的读书声清脆悦耳……这一切,交织成一幅动人心魄的画卷。
这画卷里,有失去家园的痛楚,有战斗牺牲的惨烈,有物资匮乏的艰难,但更多的,是一种从废墟中顽强生长出来的、不可摧毁的生机与力量。
杨帆的心中,被一种复杂而澎湃的情感充斥着。有创建基业的豪情,有对未来的憧憬,有对脚下这片土地和人民的深沉爱意,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更残酷风暴的清醒认知。
他知道,眼前的曙光,只是漫长黑夜中的第一缕。日军绝不会容忍这样一个“心腹之患”长久存在,更猛烈的围剿和更恶毒的破坏,必然接踵而至。未来的路,只会更加艰险,更加血腥。
但是,看着这生机勃勃的一切,感受着身边同志坚定的目光,听着山下传来的、代表着生命与希望的各种声响,他内心所有的犹疑和沉重,都化为了更加坚定的信念。
他转过身,面对陈明和青山,也像是面对脚下这片浴火重生的土地,一字一句,声音不高,却仿佛能穿透群山,直达云霄:
“这曙光,是我们用血汗换来的,也必将用我们的生命去守护。磐石湾,只是开始。我们要让这样的曙光,照亮整个东北,照亮全中国!”
山风猎猎,吹动了他的衣角,也将他这掷地有声的誓言,送向了远方。
喜欢烽火涅盘抗日血泪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烽火涅盘抗日血泪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