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湾的春天来得迟,化冻的泥泞还没干透,一股比倒春寒更刺骨的暗流,却在队伍里悄然涌动。
炊事班长老马把最后半盆掺着野菜和糠皮的糊糊分完,看着空荡荡的锅底,叹了口气。盐,又快见底了,这糊糊几乎没了咸味。几个围在旁边的战士默默喝着,没人抱怨,但脸上那种因长期营养不良而泛着的菜色,以及眼神里难以完全掩饰的疲惫,比任何抱怨都更让人揪心。
这样的日子,已经持续了快一个月。日伪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压力像两条不断收紧的绞索,根据地的物资供应到了极限。药品早已告罄,伤员们全靠意志和草药硬扛。子弹,每个人身上平均不到五发,训练时只能空枪比划。最要命的是粮食,春耕刚结束,青黄不接,库存眼见着就要见底。
晚饭后,一团二营的营地角落里,几个人影凑在一起。为首的是原二龙山的三当家,报号“穿山甲”的朱彪。他靠着棵老榆树,掏出一个脏兮兮的烟荷包,小心地捏出最后一点烟末,卷了支粗大的烟卷,狠狠吸了一口。
“他娘的,这过的什么鸟日子!”朱彪吐出浓烟,骂骂咧咧,“想当年在二龙山,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何等痛快!现在倒好,天天喝这猪食都不如的野菜糊糊,子弹金贵得跟眼珠子似的,打个喷嚏都怕把小鬼子招来。”
旁边一个原是他手下小头目的军官附和道:“三爷说的是。这抗日抗日,眼看就要抗到土里去了。听说外面……‘那边’(指伪军)日子可比这舒坦多了,好歹能吃上饱饭,领到响钱。”
“嘘!小点声!”另一个略显胆怯的军官紧张地四下张望,“让教导员听见,又得挨批。”
“怕个球!”朱彪把烟头摁灭在树干上,眼神阴鸷,“批?批能当饭吃,能当子弹打?老子提着脑袋干革命,图啥?不就图个出路?现在倒好,出路没看见,死路眼看就在前头!杨司令人是够意思,可这光靠义气,能挡住小鬼子的枪炮?”
他们的议论声不大,却像毒蛇一样,在暮色中咝咝作响,钻入一些意志不坚定者的心里。
这股暗流,在第二天以一种更直接的方式爆发了。
清晨出操时分,一连驻地的一面土墙上,赫然贴着一张粗糙的毛边纸,上面用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
“弟兄们醒醒吧!抗战前途在哪里?困守穷山,饿殍遍野,子弹打光就是死路一条!中央军都跑没影了,靠咱们这几条破枪能成什么事?别被空话骗了,想想自家的老婆孩子!另寻活路,不丢人!”
落款是“知情人”。
这张匿名传单像一块巨石投入本就波澜暗生的水塘,瞬间引起了骚动。战士们围拢过来,识字的人念着,不识字的人听着,队伍里弥漫开一种不安的低语。
消息立刻报到了指挥部。
杨帆看着王老蔫呈上来的那张传单,脸色铁青,手指捏得咯咯作响。陈明眉头紧锁,沉声道:“看来,有人撑不住了,开始动摇军心了。”
青山拿起传单,仔细看了看笔迹和内容,语气凝重:“这不是一般的牢骚,是有意在散布失败主义情绪,瓦解我们的斗志。敌人不仅在军事上、经济上封锁我们,现在又把黑手伸到了我们内部。”
“查!”杨帆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目光锐利如刀,“王老蔫,你的人给我盯紧了,尤其是那些最近牢骚多、情绪不对头的。但要讲究方法,不要搞得人人自危。”
“明白!”王老蔫脸上那道疤抽动了一下,领命而去。
当天下午,青山决定临时加一堂政治课。地点就在营地中央的空地上,各营连除执勤哨兵外,全部参加。
青山站在一块大石头上,他没有拿讲稿,目光扫过下面一张张年轻却饱经风霜、此刻带着迷茫和期待的脸。
“同志们!”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全场,“最近,有些人在问,抗战的前途在哪里?我们困在这山沟里,吃不饱,穿不暖,子弹少,敌人强,我们还能坚持多久?”
台下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
“我告诉大家,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青山挥动手臂,加强语气,“小鬼子的强大是暂时的,他国小,人少,资源少,跑到我们中国来打仗,是侵略,是不义的,最终一定会陷入我们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而我们呢?我们是在自己的国土上,为了保卫家园而战,是正义的!我们背后有四万五千万不愿做奴隶的同胞!”
他引用了《论持久战》的核心思想,虽然不能直接说出书名和作者,但将其精神内核,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出来:“抗战,就像两个人打架,一个又胖又壮(比喻日军初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一个又瘦又小但耐力好、家业大(比喻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战争潜力大)。一开始,胖的肯定占便宜,能把瘦的打得鼻青脸肿。但只要瘦的咬牙顶住,不认输,不断消耗他,拖住他,时间一长,胖的就会气喘吁吁,露出破绽。到时候,就是我们反击的时候!”
他用生动的比喻,分析了抗战必然经历的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指出目前正是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如同黎明前的黑暗。
“同志们!困难是有的,而且是巨大的!但困难吓不倒我们共产党人,吓不倒真正的抗日战士!”青山的声音激昂起来,“我们现在的苦,是为了将来的甜!我们现在的坚持,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不再当亡国奴!想想惨死在鬼子屠刀下的亲人,想想我们脚下这片被鲜血浸透的土地,我们能放弃吗?不能!”
铁柱坐在队伍前排,紧握着拳头,青山的每一句话都像锤子敲在他心上。他想起了被鬼子烧毁的村子,想起了惨死的爹娘,眼神变得更加坚定。
赵大海也深深动容,他搞后勤,最清楚家底的薄弱,但青山的话让他明白了,精神的力量,远比物资更重要。
台下,大多数战士的眼神重新亮了起来,腰杆也挺直了。那匿名传单带来的阴霾,似乎被这番话语驱散了不少。
然而,在人群的角落里,朱彪低着头,嘴角却不易察觉地撇了一下,眼神闪烁,不知在想些什么。
杨帆站在一旁,将台下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他知道,青山的课暂时稳定了军心,但深层次的隐患并未根除。那个写下匿名传单、散布动摇言论的人,就像一颗毒瘤,必须尽快挖出来。
忠诚与动摇的较量,已经在这片春寒料峭的土地上,无声地拉开了序幕。
喜欢烽火涅盘抗日血泪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烽火涅盘抗日血泪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