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像一条冰冷的毒蛇,盘踞在每个人的胃里,用它那无形的齿牙,日夜不停地啃噬着。寒冷,则如同附骨之疽,透过破烂的棉衣,钻透皮肤,直往骨头缝里钻,试图将最后一点热气也掠夺殆尽。废弃的木帮大寨,与其说是营地,不如说是一座被绝望和寂静笼罩的孤岛。
没有人有多余的力气说话,连呼吸都显得沉重。战士们蜷缩在四处漏风的破木屋里,或是靠着腐朽的楞堆,眼神空洞地望着灰蒙蒙的天空。铁柱抱着他那条伤势反复的胳膊,靠在墙根下,往日里那双虎虎生风的眼眸,此刻也黯淡无光,只剩下生理性的麻木和对现状的茫然。就连一向沉稳的陈明,此刻也只是默默擦拭着那副断了腿、用麻绳勉强系住的眼镜,眉头锁成一个解不开的结。
悲观的情绪,如同林间弥漫的瘴气,无声地蔓延。有人开始低声抱怨,有人则在睡梦中无意识地啜泣。失败的重压,生存的艰难,正在一点点磨灭这支残军的锐气和希望。
然而,在这片绝望的冻土之下,一股微弱却顽强的热流,正在悄然涌动。
深夜,当大部分战士在饥寒交迫中陷入半昏迷的睡眠时,在营地最深处一间相对完整些的木屋角落里,几点微弱的、刻意被遮挡的松明火光,在黑暗中摇曳。
青山、陈明,以及另外七八名党员骨干,围坐在一起。他们的脸色同样憔悴,嘴唇干裂,但眼神却异常明亮,如同寒夜里的星辰。在他们中间,摊开着几片粗糙的、已经失去水分的桦树皮。树皮的内侧,用烧黑的细小树枝,工工整整、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
那字迹,因书写工具的简陋和书写者的虚弱而显得有些歪斜,但每一笔每一划,都透着一种近乎虔诚的认真。
“这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个年轻些的党员,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小心翼翼地抚摸着那片承载着沉重思想的树皮,仿佛那是世间最珍贵的宝物。
青山点了点头,他的声音虽然虚弱,却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力量:“对,是毛主席的文章。我凭着记忆,尽可能还原的。条件有限,只能写到这儿了。”
他环视着周围这些在绝境中依然目光坚定的同志,缓缓说道:“现在,是我们最困难的时候。鬼子以为把我们打垮了,困死了。我们自己队伍里,也有些同志,思想上动摇了,看不到前途。”
他拿起一片桦树皮,借着微弱的光,一字一句地低声念诵起来。没有慷慨激昂的语调,只有一种沉静而充满信念的叙述。他讲述着中国革命所处的环境,分析着敌我力量的对比,批判着那种看不到革命高潮就要到来的悲观思想……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当念到这一段时,围坐的众人,呼吸都不由自主地急促起来。那晦涩难懂的比喻,在此刻此地,仿佛具有了穿透一切迷雾的力量。他们眼前,似乎真的出现了那艘劈波斩浪的航船,那轮即将跃出地平线的朝日!
陈明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激动的光芒:“说得太对了!我们现在的处境,就像是革命低潮时期。但低潮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坚持斗争,把抗日的火种保存下去,就一定能等到高潮的到来!我们这点人,这点力量,就是那星星之火!”
“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另一个骨干握紧了拳头,压抑着声音低吼。
这秘密的学习,如同在干涸的心田里注入了一股清泉。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些桦树皮抄本,在绝对可靠的核心党员之间,被极其小心地、秘密地传阅着。每一次传阅,都像是在进行一场庄严的仪式。
在哨位上,负责警戒的党员,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会借着月光或雪地的反光,贪婪地阅读着上面的字句,冰冷的枪身似乎也传递来一丝暖意。
在寻找食物的间隙,几个人聚在背风的岩石后,低声讨论着文章里的观点,越讨论,眼神越亮,连腹中的饥饿感似乎都减轻了几分。
铁柱起初对这些“文化人”的东西不感兴趣,他更相信手里的枪。但看到陈明、青山他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眼神里也始终有一种他无法理解的、沉静而强大的东西,他忍不住好奇。在一次秘密学习时,他也坐了过去。
他识字不多,很多道理听得半懂不懂。但当青山用最朴实的话解释“革命高潮一定会到来”,“我们现在的坚持,就是为了给后来的同志铺路”时,这个粗豪的汉子沉默了。他想起了那些死去的弟兄,想起了磐石湾的父老,一股混浊的热流涌上眼眶。
“俺……俺不太懂大道理。”铁柱瓮声瓮气地说,“但俺知道,跟着党走,打鬼子,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没错!只要还有一个人,一口气,就得跟鬼子干到底!”
信念,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开始成为支撑这支残军最核心的骨架。它比粮食更能抵抗饥饿,比棉衣更能抵御严寒。它让绝望的眼神重新燃起火光,让麻木的面容恢复生气。
一天夜里,那个曾经动摇、想要投降的年轻战士,被他的排长——一个沉默寡言的老党员,悄悄带到一边。排长没有责备他,只是将一片写满字的桦树皮塞到他手里,低声道:“看看这个。想想,我们为什么当兵,为什么流血。”
年轻战士借着篝火的余烬,吃力地辨认着上面的字句。看着看着,他的身体开始微微颤抖,眼泪大颗大颗地滴落在桦树皮上,洇开了那些炭黑的字迹。他猛地抬起头,看着排长,眼神里不再是恐惧和迷茫,而是一种近乎赎罪的坚定:“排长……我错了!我再也不会……我就是死,也要像个真正的抗日战士那样死!”
杨帆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没有参与那些秘密学习,但他能清晰地感受到,队伍里那种悄然发生的变化。那种低沉绝望的气氛正在被一种更加内敛、更加坚韧的东西所取代。他知道,这是比任何一次战术胜利都更宝贵的东西——精神的涅盘。
他走到营地边缘,望着远处被月光勾勒出狰狞轮廓的群山,对身边的青山低声道:“我现在才真正明白,思想武装,有多么重要。”
青山望着黑暗中那几点为了秘密学习而顽强闪烁的微弱火光,轻声回应:“是啊,司令。武器会损坏,粮食会耗尽,但只要信仰的火种不灭,这支队伍,就永远打不垮。”
寒夜依旧漫长,但信念之火,已在这片冰冷的土地上,悄然点燃,并终将成燎原之势。
喜欢烽火涅盘抗日血泪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烽火涅盘抗日血泪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