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扫过面前两名核心下属,语气平稳却带着千钧之力:
“建宁,你的担忧,我明白。但自强说的,才是正道。”他坐直身体,双手按在桌面上。
“我们现在面临的,不是一场简单的电影发行战,而是一场市场破局战。邵逸夫和邹文怀联手织了一张大网,想按‘老规矩’把我们挡在外面。”
他目光转向窗外灰蒙蒙的天空,仿佛在凝视着无形的战场:
“邵逸夫用武侠片称霸了十几年,邹文怀靠李小龙也勉强撑住了场面。
现在,我们正面去撞邵氏兄弟和嘉禾的院线封锁,那就是以卵击石。
我们的生机,不在那被他们掌握53%的银幕上,而在剩下的47%,在那些要看票房吃饭的独立院线身上!
我们要做的,就是用钱砸出声势,用宣传点燃市场,让全香江的市民都觉得,中秋不看《鬼马双星》就落了伍!
到时候,不是我们去求院线排片,是院线要求着我们多给拷贝!”
他猛地转回头,盯着陈自强:“自强,就按你的思路干!预算追加到十二万!我不仅要全覆盖,还要有爆点!
报纸、电台、巴士车身、车站灯箱,只是基础。
你去想办法,搞几场针对特定人群的优先场,让那些写字楼的白领、工厂的工友先看起来,把口碑给我提前炒热!”
接着,他看向霍建宁,语气不容置疑:“建宁,钱的事情,我来调度。‘墨方’的海外版权收益和便利店下半月的流水,优先保障这边。
眼光放长远,这一仗打赢了,我们在香江影坛才算真正站稳脚跟!”
说完,他霍地站起身,几步走到办公室那面巨大的香江地图前。
地图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红色和蓝色的图钉,仿佛一张军事作战沙盘。
红色的图钉代表邵逸夫旗下邵氏兄弟院线的核心影院,像一片刺眼的、带着敌意的钉子,牢牢扎在中环、尖沙咀、铜锣湾这些全港最繁华、人流最密集的黄金地段,彰显着其不可动摇的统治力。
而蓝色的图钉,则代表邵邨人的邵氏父子院线以及其他可能争取的独立影院,它们分散在港九新界的各个区域,虽然数量也不少,但在红色势力的压制下,显得有些势单力薄,不成体系。
郑硕背对着霍建宁和陈自强,双臂抱胸,凝视着这张力量对比悬殊的地图,沉默了近半分钟。
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都随着他的沉默而凝固了。然后,他沉稳的声音响起,带着一种洞穿局势的冷静:
“不过,光靠砸钱做常规广告,轰炸报纸版面和电台时段,可能还不够。”
他缓缓转过身,目光锐利地扫过两位下属,眼中闪烁着计算和谋略的精光。
“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的宣传,而是下一盘更大的棋。这盘棋的关键,在于两点:
第一,要让邵逸夫那样原本想卡我们脖子的人,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不得不放开排片限制;
第二,更要让那些还在观望的、以利润为生命的独立院线老板们清清楚楚地看到,放映我们的《鬼马双星》……
是一门能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的、稳赚不赔的好生意!”
他走回办公桌旁,手指关节重重地敲了敲桌面,发出清脆的响声,强调道:
“邵逸夫和皱文怀想用他们掌控的那53%的核心院线来卡死我们,我们就不能只盯着他划下的道走!
我们要绕开他的主场,开辟新的战场!这个战场,就是民意,就是社会舆论,就是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他看向陈自强,语速加快,指令清晰:“自强,常规的广告投放要做,但更要搞出几个能引爆全城讨论的‘事件’!
你去找《今日头条》的总编,不是发广告,是让他们用社会新闻的角度,报道《鬼马双星》拍摄的趣事、许氏兄弟的市井智慧,甚至可以是东宝公司那套顶尖技术带来的新奇观影体验!
要让市井百姓觉得,这片子跟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看就落了伍!”
“还有……”他补充道,思路越发清晰,“去找几家影响力大的电台节目,塞点钱也好,用人情也罢,让主持人在节目里多聊聊这部片子,制造‘万众期待’的氛围。
甚至可以策划几场‘工人专场’、‘写字楼白领点映’,低价或者免费,先把口碑在核心人群里炒热!
要让那些独立院线的老板们感觉到,市场已经在发酵,热度已经起来,再不排片,钱就要被别家赚走了!”
接着,他看向霍建宁,目光深邃:“建宁,你配合自强,预算上全力支持,但账要算清楚。
我们要让独立院线看到的,不仅是影片的热度,更是实打实的赚钱预期。
准备一份给独立院线看的简易收益预测模型,就用《七十二家房客》的数据做对标,给他们算笔明白账,放我们的片子,比放那些二轮片、老旧片能多赚多少钱!”
郑硕脑中,“灵魂AI”正冰冷地推演着此策略的连锁反应:
『舆论发酵概率:78.5%。独立院线在预期高收益驱动下大规模跟进排片的可能性:提升至65%。
邵氏兄弟院线在面临社会热议和竞争对手排片压力下,被迫松动的概率:41.3%。
综合破局成功率:较原始方案提升18.7%。』
“邵逸夫以为控制了银幕就控制了一切……”郑硕最后总结道,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
“但他忘了,最终决定一部电影生死的,是买票进场的观众。
我们要做的,就是点燃观众的热情,让观众的脚步,替我们去敲开那些原本紧闭的院线大门!
这一次,我们要用市场的力量,逼他们不得不把场子给我们让出来!”
战略方针已经定下,郑硕就再也没有任何的犹豫,他快步走回宽大的红木办公桌后,沉稳地坐下,直接伸手拿起那部奶油色的电话听筒。
他即将拨出的三个电话,如同三支精准射出的箭矢,将正式拉开这场以舆论破局的院线争夺战的序幕。
第一个电话,他打给了《明报》的创办人,查良镛(金庸)先生。
电话接通后,郑硕脸上的神色变得十分敬重,语气温和而得体,尽管一个多月前,因马家调停之事,金庸的介入方式让他心中略有芥蒂。
但他深知,人情归人情,生意归生意。此刻,他要兑换的,是更早之前“西游师兄弟”事件中双方心照不宣定下的那个“约定”。
这是一场纯粹的、基于共同利益的交易。
“查先生,下午好,我是郑硕。冒昧来电,打扰您清静了。”他寒暄几句,话语间带着对文化前辈的十足礼貌。
随即,他话锋巧妙一转,用上了文人之间心领神会的机锋,仿佛在探讨文学,实则字字珠玑:
“查先生,您笔下江湖,快意恩仇,规矩分明。晚生近来重读《笑傲江湖》,对左冷禅一心吞并五岳剑派,最终却功败垂成这段,感触颇深。
依您看,左冷禅武功盖世,谋略深沉,究竟输在何处?”
他故意停顿片刻,仿佛在等待对方思考,然后自问自答,声音平稳却意味深长:
“依晚辈浅见,他怕是输在两点:
其一,失了江湖道义,强取豪夺,难以服众;
这其二嘛……便是失了舆论的先手,未能赢得天下英雄之心,反倒弄得人心向背,终致群起而攻之啊。”
这话看似论武,实则句句在为接下来的话做铺垫,影射当下邵逸夫试图以院线垄断压制新片的局面。
他让金庸消化了一下这话中的锋芒,才徐徐图之,将话题拉回现实:
“反观如今香江影坛,邵逸夫先生稳坐泰山,德高望重,自然是业界楷模。
只是,江湖之大,理应海纳百川。
对于有新意、有锐气的新人新作,是否也当留有几分余地,给予一线生机,方能更显前辈的容人雅量与真正的江湖气度呢?”
他最后轻轻加码,点明真正的来意,语气依旧谦和,却不容回避:
“查先生一支笔,洞明世事,烛照人心。不知此次,能否借您方寸之地,为香江影坛的百花齐放,留下一扇透气的暗门?也让后辈们有个发声的机会。”
他略作停顿,仿佛不经意地补充道,声音压低了些许:“另外,不知查先生是否还记得,早些时候,关于‘西游师兄弟’那桩公案时,你我在《明报》定下的那个约定?”
喜欢重生1973:AI重构香江商业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1973:AI重构香江商业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