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这套!润叶,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古板了?”杜丽丽几乎是喊了出来,带着点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物质层面的结合是低层次的!人最重要的是精神的共鸣,是浪漫的气质,是价值的认同!
我跟惠良,就像这黄原城里的老桥,无趣沉闷!惠良眼里只有工作,只有那些条条框框的规矩。他永远不会明白,我写的诗里藏着什么,我心里想的是什么。
而和高朗在一起,我觉得自己是在走向一座崭新的、充满希望的桥,他能从‘春风吹过黄原河’里,读出我对自由的向往,能从‘古塔映残阳’里,看出我心里的愁绪。”
润叶张了张嘴,看着好友因为激动而泛红的脸颊,最终还是把更重的话咽了回去。她不懂那些“桥”的比喻,她只觉得,杜丽丽这样下去,要出事。她心里有些发沉。
而杜丽丽还沉浸在自已的思絮中,她脸上带着憧憬:“这才是精神共鸣!不是柴米油盐,不是职位高低,是两个人灵魂的契合与超越世俗的情感连接。你跟少安哥,有过这种感觉吗?”
杜丽丽转过头来看着润叶的眼睛反问她。
润叶愣了愣,想起少安信里最多只是写的“想……你”,这已经让她面红耳赤了。
但那和杜丽丽说的,好像不是一回事。她摇摇头:“少安哥踏实,他心里装着家里,装着双水村的土地。我们……就是互相惦记着。”
“你就是太古板!”杜丽丽撇撇嘴,“人活着,不能只盯着脚下的土。得有理想,有浪漫!高朗说,我的文字里有火,有生命力,这是武惠良永远看不到的。”她顿了顿,又说,
“别说我了。你呢?这么热的天,留在学校参加这宣传队,又累又没好处,图什么?暑假作业积极分子又有啥用?回家又不远,你少安哥也放假了吧,还没来接你……?”
润叶的心猛地一跳,赶紧低下头,假装整理衣角:“嗯,老师说宣传队的任务很重要,也算是一种很好的社会体验,让我们好好完成。少安哥……他在学校有事,大概也忙着呢。”
她没有告诉杜丽丽,她留在黄原,就是是为了等她的少安哥。等那个从黄土坡里走出来,如今在省城农业大学念书的青年。
少安哥的信,她看了一遍又一遍,信里说,暑假里,他还要跟教授去调研,怕得七月底才得完成。
她想等他,想跟他一起回双水村,想让他看看自己写的标语,想告诉他,黄原城的落日,比信里写的还要好看。
与此同时,几百里外的西北农学院试验田里,麦浪在夏风中翻滚,泛着金黄。
这些是赵洪璋教授团队新培育的“矮孟牛”小麦品系,有着“杆矮,抗倒,灌浆饱满”等特点,现在正处于关键的观测期。
孙少安穿着一件旧汗衫,裤脚挽到膝盖,赤着脚踩在田埂上的泥里,手里拿着卷尺,仔细测量着麦穗的长度,同时还拿出本子和笔,认真地记录着麦穗的性状。
“少安,你这农活底子,比村里那些老劳也不差。”赵教授蹲在地里,拨开麦叶,看着灌浆的麦粒,“人又踏实,肯下苦,又肯琢磨,这才是搞农业的料。”
少安嘿嘿一笑,抹了把脸上的汗:“从小在地里泡大的,这些活儿熟。”
赵洪璋教授,1918年生于河南淇县,受家风熏陶立志学农,后考入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40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农艺系,次年在陕西省农业改进所大荔农场工作。
1942年调回西北农学院,开启校园育种生涯;1947年选育出丰产抗锈的“碧蚂1 - 6号”,其中“碧蚂1号”1959年种植面积达9000多万亩,创小麦品种年种植面积纪录;1955年37岁时当选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成为当时学界的杰出代表。
1960年赵洪璋在西北农学院担任副教授、教授等职,1964年育成“丰产1、2、3号”;此前还先后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
在这一期间,他发表《坚决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为革命选育小麦良种》《小麦高产的基本规律和措施》等相关文章,将育种实践与理论结合,为基层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孙少安在放暑假后的大半个月里,他没有像大多数工农兵新同学那样立刻回家,而是跟着赵教授跑遍了关中的几个试验基地。
赵洪璋教授对他是十分欣赏,不仅是他吃苦耐劳,干起农活来比很多当地农民还在行,对土地和庄稼有一种本能的亲近感,还有孙少安选科外语时,选的是在学校中尚未形成规模性教学的英语,而不是有着完整外语教学大纲的俄文。
而赵洪璋教授又是兼着学校临时英语老师责任,这让他对孙少安的选择很是好奇。
整个西北农学院,包括赵教授带的两个研究生在内总共只有六人学英语。在一次小教室给孙少安几人教完一次英语课程后,他把孙少安留了下来。
小教室里只剩赵教授和孙少安两人后,赵教授让少安坐到他面前,还散了一根烟给孙少安。
“咋想起选英语?”赵洪璋点燃烟,吸了一口,烟圈在风里散开,“俄语多好上手,教材也现成,学校俄文老师也多,而你基础弱,选俄语能省不少劲。”
孙少安没有点烟,而是有些不好意思的说:“我姐夫在帮我?课时,跟我说过,如果考上了大学,选外语时,就选英语,他说英语,是国际语言,国际上英语占据绝对主导,在科技学术领域,英语也是国际科研交流的首要语言。英语是全球科研成果传播的核心载体。往后要看高精尖的文献,大多是英语写的,学了能用得上。”
“你姐夫?”赵洪璋抬了抬眼,来了兴致,“你姐夫是干啥的?还懂这些?”
提起王满银,孙少安脸上多了些鲜活气:“我姐夫叫王满银,只是原西罐子村的农民,他初中毕业,早年在外面逛荡了几年,见了不少世面,闲下来就爱往图书馆钻,啥书都翻。后来年龄大了跟我姐兰花处对象,就收心回罐子村务农了。”
喜欢平凡的世界之王满银的躺平人生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平凡的世界之王满银的躺平人生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