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戊申,寅时三刻,北京城在震天的号炮声中苏醒。
德胜门外,旌旗蔽日。三十万大军列阵于朝阳之下,铁甲反射着初升的日光,如同一片移动的钢铁森林。朱棣身着金甲,骑在通体雪白的御马上,检阅着即将随他北征的将士。
杨士奇与一众留守官员立在城门楼上,望着眼前这壮观的军容。风卷起战旗猎猎作响,也送来兵器碰撞的铿锵声。他看见队列最前方的三千营骑兵,个个都是百战精锐;神机营的火铳在阳光下闪着幽光;五军营的步卒如林的长枪直指苍穹。
陛下亲征,必能旗开得胜!身旁的官员低声赞叹。
杨士奇没有作声。他的目光越过层层军阵,望向北方那绵延的群山。就在昨日深夜,他收到于谦从居庸关送来的密报:汉王在漠北又与瓦剌小股部队交战,虽再获小胜,但部下伤亡不小。更令人担忧的是,信中提到汉王似乎在与某些蒙古部落私下接触。
礼炮九响,声震四野。朱棣拔出腰间宝剑,直指北方:出征!
万岁!万岁!万岁!三军呐喊,声浪如山呼海啸。
大军开始移动,如同一条巨龙缓缓北上。前锋骑兵扬起漫天尘土,中军旌旗如云,后队辎重车辆绵延数十里。杨士奇在城楼上久久伫立,直到大军的身影消失在北方地平线上。
回到文渊阁,留守的重臣们已经齐聚。太子坐在主位,脸色比前几日好了许多,但眉宇间仍带着凝重。
诸位,太子开口道,父皇将京城托付给我们,还望各位同心协力,共度时艰。
众人齐声应诺。杨士奇注意到,今日与会的除了蹇义、夏原吉等文臣,还有成国公朱能——他被任命为留守武臣之首,负责京城防务。
会议刚开不久,兵部就送来紧急军情:瓦剌游骑出现在宣府外围,似有试探之意。
看来马哈木是想试探我军虚实。朱能分析道,陛下大军刚走,他们就来了。
宣府守将如何应对?太子问道。
据报已经加强戒备,暂时无虞。
会议持续了一个时辰,主要商议粮草调度、京城防务等事宜。散会后,太子特意留下杨士奇。
先生,太子低声道,孤总觉得心神不宁。二弟在漠北孤军深入,实在令人担忧。
杨士奇沉吟道:陛下已严令汉王固守待援,想必汉王不会违抗圣意。
太子摇了摇头:你我都了解二弟的性子。他若杀得性起,恐怕...
话未说完,一个内侍匆匆进来:殿下,汉王府来人,说有要事禀报。
来的是一位汉王府的长史,神色慌张:殿下,王府昨夜遭了贼人!
什么?太子猛地站起身,可曾丢失什么?
倒没丢什么贵重物品,长史擦了擦汗,只是...汉王殿下的书房被人翻动过,一些往来书信不见了。
杨士奇心中一动:可知是什么人所为?
还在查。长史道,守卫说看见几个黑影翻墙而出,身手很是了得。
太子沉吟片刻:此事不宜声张。你回去加强戒备,孤会命顺天府暗中查访。
长史离去后,太子看向杨士奇:先生觉得,这会是什么人做的?
杨士奇没有立即回答。他想起于谦密报中提到的,汉王与蒙古部落接触的事。若是有人想拿到汉王与外界往来的证据...
殿下,他缓缓道,当务之急是稳住京城。汉王府的事,可交由锦衣卫暗中调查。
太子点了点头,但眼中的忧虑更深了。
接下来的几日,京城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各地军报如雪片般飞来,杨士奇协助太子处理各项政务,常常忙到深夜。
这日傍晚,他正准备离开文渊阁,于谦突然求见。
大人,于谦神色凝重,卑职刚刚得到消息,瓦剌使者日前秘密入京了。
什么?杨士奇猛地抬头,可知现在何处?
还在查。于谦道,但据眼线回报,使者曾在汉王府附近出现过。
杨士奇站起身,在值房里踱了几步。瓦剌使者秘密入京,汉王府遭窃,这两件事太过巧合。
继续查,他沉声道,但要小心,不要打草惊蛇。
于谦领命而去。杨士奇推开窗,望着渐渐暗下来的天色。
喜欢大明首辅:杨士奇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大明首辅:杨士奇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