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用“奇葩”说服敌人
第二部分 风起青萍
没藏讹庞在收到首批“特供”援助后,果然投桃报李。关于西夏内部权力绞杀的密报开始定期传来,野利家族如何被一步步罗织罪名,元昊如何借题发挥,剥夺其兵权、查抄其家产……血腥而残酷的政治清洗细节,被没藏讹庞以一种冷静到近乎冷酷的笔触,呈现在赵祯面前。
这些情报的价值毋庸置疑,它们让大宋能够清晰地把握西夏内部的权力更迭,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施加影响。范仲淹主持的“战争综合指导办公室”根据这些信息,不断微调着对西夏的经济和文化策略。
承
然而,柳七娘从辽国方面传来的那个消息,却像一片挥之不去的阴云,笼罩在赵祯心头。耶律重元的异常关注,以及辽国南京大规模的工匠物资征集,这绝非寻常。
“陛下,辽人此举,意欲何为?”杜衍眉头紧锁,指着地图上的辽国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征集工匠,多半是为了打造军械、攻城器具。如此规模,所图非小!”
范仲淹面色凝重:“如今我大宋西线战事暂歇,西夏内乱,无力南顾。辽国若此时有所动作,目标恐怕……直指我河北诸路!甚至,汴京!”
赵祯感到一阵头疼。这真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西夏的威胁刚缓解,更强大的辽国似乎又要蠢蠢欲动。他深知北宋末年“靖康之耻”的惨剧,对辽国(以及后来的金国)始终抱有最高的警惕。
“不能掉以轻心。”赵祯沉声道,“杜卿,河北边防即刻起进入战备状态。密令各军州,加固城防,清查粮草,整训士卒。特别是雄州、霸州、瀛洲等前线重镇,要增派斥候,严密监视辽军动向。”
“范卿,我们的‘战争办公室’,工作重点要部分转向北面。之前针对西夏的经济手段,看看有哪些可以借鉴或调整,用于对辽防范。尤其是边境榷场贸易,要加强管控,严禁任何可能资敌的物资流出。”
“臣等领旨!”范仲淹和杜衍齐声应道。
转
布置完应对措施,赵祯又将目光投向柳七娘:“七娘,辽国那边的消息渠道,必须进一步加强。不惜代价,搞清楚耶律重元到底想干什么!他征集工匠具体要打造什么?是大量的箭簇、刀剑,还是……攻城车、投石机?物资囤积在哪里?有没有军队调动的迹象?”
苏晓月郑重点头:“我明白,已经加派了人手,动用了在辽国南京经营多年的几条暗线。不过,耶律重元此人极其谨慎,核心情报很难接触。需要时间,也需要……运气。”
赵祯理解地点点头。情报工作急不来。他沉吟片刻,忽然问道:“七娘,以你对辽国的了解,他们若南侵,最可能以何为由?”
苏晓月想了想,道:“辽国自诩正统,最重‘名分’。若要南侵,无非几个借口:一是索要关南之地(后周时期被夺回的领土),二是指责我大宋收容其叛逃部族,三是……或许会以西夏之事做文章,指责我大宋‘挑衅邻邦,破坏安宁’。”
“西夏之事?”赵祯眼中精光一闪,“难道耶律重元与元昊还有勾结?或者,他见我们与没藏讹庞往来,觉得有机可乘?”
“不排除这种可能。”苏晓月分析道,“耶律重元在辽国虽权势滔天,但上有太后和皇帝,内部亦有政敌。他或许想通过对外制造危机,甚至取得一场胜利,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一个内乱虚弱的西夏,不符合辽国维持宋夏平衡、从中渔利的战略。如果我们真的扶持没藏讹庞彻底取代元昊,辽国很可能不会坐视。”
合
这番分析让赵祯的思绪更加清晰。国际政治就是一团乱麻,牵一发而动全身。他对西夏的“综合打击”和秘密干预,很可能引起了北方巨熊的警觉和不安。
接下来的几天,更多的零碎情报汇聚而来。辽国南京的工匠聚集地守卫森严,似乎在打造大型器械;边境榷场发现辽国商人大量收购生铁、皮革等物资;甚至边境宋军巡逻队与辽军斥候的摩擦也明显增多,气氛日趋紧张。
这一切迹象都表明,北方的威胁并非空穴来风。
赵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西夏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更强大的辽国似乎已磨刀霍霍。大宋就像走在一条细细的钢丝上,两边都是深渊。
这天夜里,他独自在福宁殿对着巨大的疆域图沉思。烛火摇曳,映照着他年轻却已有几分沧桑的脸庞。他知道,考验才刚刚开始。与辽国的博弈,将是比对付西夏更加艰巨的挑战。
就在他苦思对策之时,陈忠和再次无声无息地出现,脸上带着一丝前所未有的惊惶。
“官家…河北急报!辽国南京统军司突然下令,封锁边境主要通道,驱逐我方商人!其麾下‘皮室军’精锐,已前出至拒马河以北,动向不明!边境…边境数个州县,已出现流言,说辽主已下诏南征,不日即将叩关!”
一股冰冷的寒意,瞬间沿着赵祯的脊背窜了上来。难道,最担心的事情,这么快就要发生了吗?
(第十六章 完)
喜欢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