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用“奇葩”说服敌人
第二部分 风起青萍
辽国边境突如其来的异动,如同一块巨石砸入汴京平静的朝堂,瞬间激起了千层浪。当赵祯将河北急报的内容在朝会上公布时,文德殿内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比之前应对西夏时更为激烈的争论与恐慌。
“陛下!辽人悍然封锁边境,精锐前出,此乃南侵之明确信号!当立即尽发河北禁军,驰援边境,同时诏令陕西狄青部东调,以备不测!” 一位须发皆张的老将军率先出列,声音洪亮,主战之意坚决。
“万万不可!” 司马光立刻反驳,脸色因激动而泛红,“辽国实力远胜西夏,其铁骑之锋,天下皆知!仓促迎战,若有不慎,则社稷危矣!臣以为,当立刻遣使赴辽,陈说利害,探查其真实意图,或可许以金帛,消弭兵祸于未发!”
“司马学士此言,是欲重蹈澶渊之覆辙乎?岁币之耻,犹在眼前!我大宋如今国势渐起,岂可再行此屈膝之事!” 主战派官员立刻群起攻之。
“尔等莽夫!岂不闻‘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若贸然开衅,致使生灵涂炭,谁担此责!”
朝堂之上,顿时吵作一团,主战、主和、主守三方各执一词,唾沫横飞,几乎要将文德殿的屋顶掀翻。
承
赵高坐于御座之上,看着下面乱成一锅粥的群臣,心中那股最初的惊悸反而慢慢平复了下来。他轻轻咳嗽了一声,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压过了所有的嘈杂。
“诸位爱卿,”他的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辽人尚未有一兵一卒越过拒马河,也未有一封战书递到朕的案前。我们在这里自己先乱作一团,是怕辽人不知道我们心虚吗?”
一句话,让殿内瞬间安静了不少。许多大臣面露惭色。
赵祯继续道:“杜枢密,河北边防按既定方略,加强戒备,但没有朕的旨意,一兵一卒不得擅启边衅。前线将士要像钉子一样钉在原地,给朕牢牢盯住辽军的动向!”
“臣遵旨!”杜衍沉声应道。
“范卿,”赵祯又看向范仲淹,“以朕的名义,草拟一份措辞不卑不亢的国书,质问辽国南京统军司,为何无端封锁边境,驱我商民,陈兵界河?要求他们给出明确解释。同时,让我们在辽国的使臣,想办法接触辽国高层,特别是……那位太后和皇帝,探听风声。”
“是,陛下。”范仲淹领命。
“至于遣使议和、增兵备战……”赵祯顿了顿,“都先等等。搞清楚辽人到底想干什么,再说下一步。”
他的冷静和条理清晰的部署,像是一颗定心丸,让慌乱的大臣们渐渐安定下来。
转
退朝之后,赵祯立刻召来了柳七娘(苏晓月)。相比于官方渠道,他更相信柳七娘那无孔不入的商业情报网络。
“七娘,辽国那边,到底是怎么回事?耶律重元真想南下?”赵祯开门见山。
苏晓月秀眉微蹙,递上一份整理好的情报汇总:“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事情有些蹊跷。耶律重元确实在南京集结物资、调动军队,但其规模和动员程度,似乎并不像要发动全面国战。更像是一种……威慑,或者,是在进行一场大型的军事演习,顺便清理边境,展示肌肉。”
“演习?威慑?”赵祯若有所思,“他威慑谁?我们?还是……辽国国内的人?”
“都有可能。”苏晓月分析道,“耶律重元与其兄辽兴宗关系微妙,与太后更是矛盾已深。他或许是想通过制造边境紧张,来向国内展示其手握重兵、不可或缺的地位,巩固权力。当然,也不排除他是在试探我们的反应,如果我们示弱,他未必不会假戏真做,捞取一些实际的好处。”
赵祯点了点头,这种可能性很大。历史上,权臣借外部威胁来巩固内部地位的事情屡见不鲜。
“而且,”苏晓月补充了一个关键信息,“我们的人发现,辽国此次动员,后勤补给似乎并未完全跟上,尤其是粮草,并无大规模向前线集结的迹象。这更佐证了,这可能并非一场意在灭国的全面战争。”
合
接下来的几天,局势在紧张的对峙中透着诡异。宋军严阵以待,辽军也在边境耀武扬威,小规模的摩擦时有发生,但预期的雷霆一击并未到来。
范仲淹起草的国书被快马加鞭送往辽国上京。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反馈回来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地指向一个结论:这更像是一场政治讹诈和军事恫吓。
赵祯的心稍稍放下了一些,但并未完全放松警惕。他知道,即便是讹诈,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演变成真正的冲突。
这天,来自辽国上京的官方回信终于送达。信中的语气颇为傲慢,指责大宋“在西夏问题上擅启边衅,破坏地区安宁”,并要求大宋对此做出“解释”,同时“保证”不再“威胁”辽国的盟友西夏。通篇并未提及南侵之事,反而透着一股想要趁机敲诈、捞取政治资本的味道。
看了这封回信,赵祯心中最后一块石头落了地,嘴角不由得勾起一抹冷笑。
“果然如此。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耶律重元这是想空手套白狼啊。”
他立刻召集范仲淹、杜衍等人。
“看来,我们这位北方的邻居,暂时还没打算真跟我们拼命。”赵祯将辽国的回信传给众人,“不过,他既然摆开了架势,我们也不能让他白忙活一场。”
“陛下的意思是?”范仲淹问道。
“他不是要我们‘解释’和‘保证’吗?”赵祯眼中闪过一丝戏谑,“那我们就给他一个‘解释’。范卿,再起草一份国书,语气可以放软一点,就说我们与西夏之事,乃西夏挑衅在先,我朝被迫反击,如今战事已息,盼与辽国永续盟好。顺便……可以暗示一下,我们愿意在原有的澶渊之盟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慰问’辽国太后的岁币。”
他特意在“慰问太后”四个字上加重了语气。
杜衍有些不解:“陛下,还要增加岁币?”
赵祯笑了笑:“这点小钱,买个边境安宁,争取发展时间,值得。而且,这钱是给‘太后’的,可不是给他耶律重元的。你说,辽国太后收了我们的钱,还会任由她这个不太安分的儿子(指耶律重元)继续在边境惹是生非,破坏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吗?”
范仲淹和杜衍闻言,眼睛顿时亮了。陛下这是要行离间之计!看似让步,实则是在辽国太后与耶律重元之间埋下了一根刺!
然而,就在赵祯自以为巧妙化解了北疆危机,准备集中精力继续经营西夏这盘棋时,柳七娘却再次匆匆入宫,带来了一个让他措手不及的消息。
“陛下,我们安插在耶律重元身边最深的一颗钉子,刚刚冒死传出消息……耶律重元之所以突然在边境制造事端,除了巩固权位,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似乎在寻找什么东西——一件据说可能藏在前朝(指后晋)皇室宝藏中的、关乎‘天命所归’的信物!而根据零星的线索,这件信物,很可能就在……我们大宋境内!”
(第十七章 完)
喜欢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